首页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
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行政管理论文网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浅谈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浅谈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XCLW1114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浅谈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含义及意义
二、九龙县新农村建设成就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对九龙县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内 容 摘 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来看九龙县新农村建设状况,主要从九龙县2007年至今新农村建设情况,在建设中采取的有力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
——浅谈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及时掌握九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2008年3月对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2007年至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九龙县新农村建设成就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建设成就
九龙县位于甘孜州东南角,东北与雅安地区石棉县接壤,东南邻凉山州冕宁县,西南连凉山州木里县,北靠康定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8万,是一个以藏、汉、彝三种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2007年全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129万元(基础建设类3400万元),正式启动实施了50个自然村和一座寺庙的新农村建设;实施五改三建3059户,完成新建通村公路21720米,完成华丘通寺公路7050米,新建机耕道31732米,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311米;村道硬化34220米,联户路硬化38999米,修建水渠13条,架设人畜饮水管道40.6万米,解决了2245人的饮水困难和4600人安全饮水问题;兑付基础建设类资金1045万元;新建沼气池500口,秸杆气化炉100台、节能灶100口,推广太阳能灶2000口;完成牦牛选育保种9259头、推广种牛402头,发展规模、标准化养殖生猪示范户20多户,新载花椒7000亩,新栽桑1353亩,新栽茶树1138亩,种植油菜280亩、蔬菜3450亩,新栽核桃3775亩,引进西昌科兴薯业有限公司发展我县土豆产业。
2008年全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基础建设3500万元),全面启动产业园区建设和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截止目前已栽桑40万株,茶树72万株,花椒49.5万株;推广微耕机70台;基础设施建设类:启动34个自然村和2座寺庙的新农村建设,目前34个建设村中30个村基本完成路面规范、采砂备砂等前期准备工作,新建通村公路11600米,通寺公路4750米,寺庙坪场2万余立方;疏通联户路主道及联户路35910米,防洪堤300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4.92万米。示范村建设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初步显现示范效应。
(二)九龙县新农村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建立班子,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段内开为组长,县长邓立军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委常委和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并选配了办公室领导。从县到乡建立了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广大干部和开发企业包乡、包户制,并层层落实乡、村、户具体联系责任人,形成了分级管理、包干负责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责任。
2、创新方式,加强宣传。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全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深入到各建设村、组、农户,本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从转变观念入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的、方式、配套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老百姓发放《宣传手册》1万册、宣传画册12000份,创作了《新农村建设之歌》和快板书作品,经常性深入村组和农户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农牧民发展经济勤劳致富。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我县得以深入人心,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强化县财政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2007年新农村建设共投入5129多万元(基础类2500万元),2008年计划投入5000万元(基础建设投入3500万元);二是整合种养殖业、户用沼气等涉农项目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3万元。三是动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在九龙开发的各类企业回报社会、扶持农村,2007年全县开发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共捐资493万元。四是积极争取省州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007年争取州级试点村一个,投资50万元;2008年争取立项将我县查尔等7个村纳入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2008年启动一个村的建设。六是广泛发动群众融入新农村建设。农民投工投劳折资约6000万元。
4、切实制定优惠政策。县政府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本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投入比例按照政府投入60%,农户投资、投工投劳折资投入40%的标准,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开展。在产业上着眼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对新发展蔬菜大棚每棚(0、4亩)补助6000元,新发展茶、桑、花椒政府无偿提供种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人畜饮水工程政府出水管;修建基础路面3.5米、4米、4.5米宽的通村路政府分别给以3万、3.3万、3.6万元的机具补助;连户道路政府补助水泥;在村庄建设上对五改三建户每户补贴3000-4000元。各项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由相关部门免费服务。
5、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县新农村建设以水、电、路、通讯等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
6、努力构建产业支撑。按照“扶持一批、改造一批、引导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和“高山牦牛、半高山花椒、矮山茶桑”三大产业的区域布局,积极进行结构调整。
7、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树立“扶持业主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多方引进各类产业业主,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做实做强。近年全县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8、加强农村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县新农村建设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培训等机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听取专家授课等方式,扎实组织了阳光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扶贫劳务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2007年已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444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2719人次,并完成了20名拖拉机手的颁证工作;2008年完成84个自然村、3座寺庙5728人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倡导农民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按计划全面完成了1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满足了村干部、党员工作的需要,也满足了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多层次需要。以基层组织建设、村组换届为挈机,规范了村级管理制度,通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新考录选派130名大中专学生和机关干部到基层,充实了基层组织力量。
10、坚持典型辐射带动,扎实搞好新农村示范建设。2008年,县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思路进行了调整,坚持以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为重点,整合资金资源,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典型带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摆在了“产业园区”建设和“呷尔镇查尔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上。
三、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交通落后。目前九龙县已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但由于受地理、路况、气候、财力等条件的制约,全县18个乡镇仅有7个乡镇通油路,其余11个乡镇均只基本修通毛路,在高原气候下,尤其是到雨水时节,道路时通时断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镇甚至在一年中有70%的时间不通 公路,交通问题成为制约九龙县部分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交通落后,从而致使新农村建设物质运输费用高,增大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2、思想、观念落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认识上的制约,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我们这里经济困难,群众温饱勉强解决,没有能力建设新农村,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这些陈旧的思想和观念致使农民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阻力,存在“新房子住老农民现象”。
3、技术人员紧缺。在新农村建设中技术指导不可缺少,九龙县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在交通局、水利局、农机局、城建局四个单位,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能抽出全面指导工程建设工程技术的人员不多,加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他单位的技术人员也不可能长期抽派到新农村建设中,只是遇到突发事情或专业技术强的问题再临时聘请。由于技术人员的紧缺,也就影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进度,部分工程质量仍也得不到保证。
4、重视力度不够。一是个别联系点单位没有发挥好检查指导作用。二是个别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不够重视,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三是没有发挥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作用。
5、资金上的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一事一议”筹资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对资金的需要,资金缺口大。二是地方配套的压力大。落实中央、省相关扶持政策,配套资金大,远远超过了县财政每年增长的可用财力。由于财力有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为拿不出配套建设资金而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对九龙县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党对农村的民心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在九龙电视台、政务网开辟专题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及时报道和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并要求各乡镇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经常利用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之机,深入到群众中广泛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使得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九龙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与全省其他县相比较,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落后了十年。因此,更应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制定的方案,一项一项抓落实,加快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五改三建”、中小学校舍、农村文化站室、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3、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协调工作。建议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指导,这样有利于保证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另外,要多在农牧民群众中开展培训工作,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为主体,农民亲自参与的建设项目,因此,要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听取专家授课等方式给农牧民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一些新农村建设基本知识,以提高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4、部门配合,协同作战。在九龙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负责本行业技术指导的方式,协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强督查,整改考核。要与各乡镇签订了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同时与各建设村组签订新农村建设村组承诺书,坚持对乡镇、村组、部门所承担的工作实行每月报告督查制度,经常深入建设村组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将相关工作纳入乡镇、村组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从而有效避免新农村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发生。
5、积极争取省、州新农村建设相关优惠政策和新农村建设资金。强化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不变项目渠道,不变资金性质,项目定向投放,资金集中使用的运行机制,整合种养殖业、道路建设、人饮、户用沼气、村道建设等涉农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参 考 文 献
1、《九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手册》 九龙县人民政府
2、 《九龙县县志》 九龙县人民政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研究——浅谈九龙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政府官员寻租问题的根源和对策
下一篇
: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探析
Tags:
社会主义
农村
建设
调查
研究
九龙
发展现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