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履行职能的方式上,重管理轻服务。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上述四个主要问题,突出地体现为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这就需要通过职能转变,使之尽快归位,到位,既履行好经济职能,又胜任社会职能,建设一个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服务型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注3)而现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引起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逐渐定型为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虽然80年代初,研究经济增长发展战略问题时,就指出增长不等于发展,1983年,提出了要把追求GDP的经济增长目标转变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们获得实惠为目标,但是不能否认,在政府工作中,GDP增长事实上仍然作为政绩考评的主要指标,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围绕人均GDP增长的经济建设上,政府职能在经济建设上强,而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偏弱,这种政府职能上的“越位”,最终会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协调的发展,现在社会发展的某种失衡以及某些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缺乏就是具体的表现,这一方面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符,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政府体制也与成熟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定位不符。(注4)而入世之后,我国的政府管理要国际化。这一切,都彰显了目前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我国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府职能的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作为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怎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很拥护呢?说到底,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政府的一切决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事实,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显然,在“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把管“民”放在首位,无法体现上述三个坚持,惟有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的体制,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做到上述三个坚持,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中心、生产调度中心、价格制定中心、消费配送中心,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在理想的市场状态下,市场经济的运行不需要政府插手其间。市场经济的运行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市场存在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确立和维护市场交易的“游戏规则”、组织公共产品供给、协调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履行职责。否则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运行。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履行市场职责主要不是管理、管制市场,而是服务于市场;不是参与市场决策,而是影响市场条件。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游戏”活动参与者,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性和市场产出的高效率。因此,要保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政府必须履行市场职责,要实现市场运行的高效率,必须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3、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开放经济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首先,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在WTO框架下规范各种贸易政策、调解贸易纠纷,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化,放弃贸易活动的“红头文件”管理,统一贸易法规,消除地方和部门分割、“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扩大开放度等,这一切都要求政府减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过程、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其实,随着经济开放的提高,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和跨国化,外商投资企业要求享受“国民待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政府放弃“内外有别”政策,实施内外统一的经济政策措施。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政府的管理方式必须与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接轨。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行政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