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
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行政管理论文网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折(二)
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折(二)
本文ID:LW14056
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折(二)
1、监督客体总是有意无意、正当或不正当地力图博得监督主体的好感。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可能虑其失察的责任,对直接下级的过失往往采取姑息、迁就。乃至于包庇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监督的随机性很大。其效力是建立在上级领导者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上,依随上级领导的注意力、思想作风、原则性以及对部属的宽严而变化。
3、从客观上看,一个上级统率若干下级,极少数人对多数人监督,关系数的大小和空间距离的疏远,再加上信息渠道的不畅和违法乱纪行为的隐蔽性,都有可能使不徇私情、秉公办事的上级仍处于失察状态。
4、现行的监督体制是建立在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基础之上的,监督机构必须在执行机构之中寻求权力支撑点。这种强弱不等的监督关系,实际上使决策层处于“虚监”甚至“禁监”的境地,一般只有在事业招致挫折。造成严重损失之后才有可能得到查处。
(二)立法监督的弱化。
按照我国宪法设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也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权以及审判权、检察权等一切权力都是由它产生并受其监督。但是,人大理论上应有的权力与现实中实有的权力相差较大。从人大自身组织和体制上看,其成员的非专职性、产生的非直选性、活动的非持续性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大对政府的监督行为能力。
(三)司法监督的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远远未做到以法制权。突出表现在: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并没有完全独立,在组织人事上直接受制于同级或上级党委,在司法实践中又接受同级党委政法委的协调,重大的、有争议的案件仍由其决定或施加影响。尤其是突出中心工作时,往往忽视司法程序,不慎行使司法权。另外,各级司法机关都按行政区划设置,它们的财政经费、人员编制、工资福利、后勤保障乃至子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均受制于同级政府。这样的格局,不利于司法独立行使司法监督职能。由于传统的影响,党和国家的政策甚至个别领导人的讲话、指示有时会比法律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司法人员出于现实的考虑往往不能专断于法。
(四)自我监督的弱化。
行政机关中的职能部门和经济杠杆部门自我监督的弱化。比如审计、工商、计划、财政、税务、金融、城建、环保、海关、交通、能源以及劳动安全监督、技术监督、医疗卫生监督等,它们分别代表政府行使社会经济活动的监测调控等权力,集行政管理、执法执纪、经济监督于一身,三者高度综合,弹性极大.无利可图的可撒手不管。有利可图的可一手管死,处理方式多为经济性强制手段,一般造成经济惩罚性后果。这些部门管理和监督的内容复杂细致,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性,队伍较为庞大,且手中又握有很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因此,这些部门经常监督别人而疏于监督自己,很容易导致部分利益熏心的人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直接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十分健全的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使得这些以权谋私的现象屡禁不止,成为行政监督的误区。
(五)社会监督的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的弱化。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我党奉行的方针。但由于重大决策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决策程序,政协影响决策的活动还无章可循。弹性很大。往往是事后表态拥护支持的多,而事前参与、主动影响的少。
2、人民群众监督的弱化。
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在当前直接民主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要转化为监督权力,还需要有一系列中介环节。问题在于我国对中介环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不畅通,往往将群众举报监督的来信层层照转,甚至落到被检举者手中.导致部分人的怨尤情绪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反映出来。
3.舆论监督的弱化。
我国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舆论。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舆论和传播分属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具有独立发言人的资格,而是代表管辖它的组织或部门。因此,除公民以个人身份的批评、呼吁外,较为重大的批评、揭露、监督等事项都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它一般不能起到引发其它监督的先导作用,而只是被动地受命将其它监督的已经完成的结果公布于众。我们的舆论工具宣传与信息作用发挥得较好,但舆论监督功能不强,难以对社会丑恶现象造成冷酷无情、千夫所指的舆论攻势,更难以对搞腐败的人形成心灵上的轰击。
三、弱监现象的原因分析
形成弱监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体制上的原因表现在:
一是缺乏监督的多向性。
现行的监督体制仍然是单向性的上级监督,没有发展到多向性监督。当前监督指向实质上与权力指向相一致。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其监督指向都应当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平衡配置,不能够畸轻畸重或强弱过分悬殊。如果这样,则会形成监督在失衡状态下运行,从而加大权力的负效应。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虽然是有效的,但这种监督的先决条件是监督者必须是绝对诚实和清廉的人。且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还有其致命弱点,就是监督权源出于个人、监督以个人好恶而转移,随机性很大,很容易走入误区。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平衡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匹配,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
二是缺乏监督的独立性。
具体来讲,各级监督部门都是依靠执行部门而生存的,即人财物都受制予同级执行部门。因此,其监督工作遇到执行部门干预时。必然是软弱无力的。一度时期,凡涉及主要领导人的案件一般都难查难究。从深层讲,就是这种体制不顺造成的。在这种体制下。司法部门未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司法部门又是保障健全的秩序的安全阀,如果没有基本的司法独立,政治就会失去净化能力。最后只能诱发社会动乱。这方面的教训。国内外见得还少吗?当然,我们讲独立性,并不是不分监督内容与形式。不问所处位置的高低,不顾各自监督机构的特点,一概搞成自上而下垂直体系,而是要因职因事而异,恰当设计,做到各司其职,统一协调,否则就很难避免弱监现象的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有“当官做老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当官,为的吃穿”的行政心理沉积。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经济价值观的变化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和行政价值观。社会主体,尤其是行政主体盲目地把经济的价值规律搬进公共行政领域,模糊了私权与公权质的不同,造成行政价值的错位,影响到监督主体与被监督主体的行政价值.使行政监督处于一种文化上的松弛和麻木状态。
四、强化行政监督的对策
以上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点击查看如何成为
钻石会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折(二)
......
本论文《
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折(二)
》在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栏目,由
行政管理论文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xzfwen.com 更多论文,请点
行政管理论文
查看
上一篇
: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下一篇
:
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塑造
点击查看关于
行政
监督
弱监
现象
原因
对策
的相关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