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
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行政管理论文网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析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析
XCLW111132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发展的现状
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收益的分析
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必要性
内 容 摘 要
企业是开放组织,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受到外部环境制约。这就要求企业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是否满足成本与效益原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时间各类企业层出不穷。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1月报道,截止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税收的48%、GDP的58%、出口的68%、工业新增产值的74%、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从而吸纳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些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消除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发展的思量
1924年希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20 世纪30 年代,科斯提出一个新的命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创造利润,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且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近年来,这一理论已经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而在我国的不少企业年报中,也能看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管理层在决定是否开始某一经济活动时,一定会考虑该活动所带来的相应的成本和效益。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管理层才会做出开展该经济活动的决定。只有以成本与效益分析为导向,企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当今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成多样化,不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生态环境、道德等多方面的责任。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已不仅仅是其产品物美价廉,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员工福利、对社会发展贡献、对环境保护等所做出的努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并不一定与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存在冲突,因为一个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消费者对其信誉一定更加信赖,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发展的现状
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追求的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它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保护供应商、雇员、顾客、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已逐渐成为畅行全球的责任意识的新思维。的确有一部分企业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回报,但仍有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处于这种状况的大企业虽然也并不少见,但中小企业更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
2007 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给国内燃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内几大石油巨头纷纷提升石油价格,对内称无法满足本土市场需求,却对外大量出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燃油市场的压力。这种行为发人深思: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主体的混合体,在实现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成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偏小,资金短缺的现状限制了其社会责任成本的投入,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认为社会责任成本的投入是百分之百赔本的买卖,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思想作怪,才形成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投入的缺失。
举例来说: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在产值迅速提升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据测算,1997至2001年,中小企业排污负荷比例中,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以2001年为例,全国30个省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万元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为0.579吨固体废物为7.643吨(上海、江苏、山东、海南、黑龙江空缺);二氧化硫为3.118吨;烟尘为1.211吨;粉尘为0.726吨。而当年中小企业的全年产值为49363.44亿元,触目惊心的数字后面是不可挽回的环境代价。再比如说:目前国内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假烟、假酒、甚至于烟奶粉、假药,这些假冒产品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有关调查表明:中小企业产品的不合格率高于40%,即便保守估计,中小企业假冒伪劣产品的比率也在10%至15%之间,难怪人们往往把中小企业的产品与偷工减料、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员工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管理的全新理念,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只顾企业的经济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员工的切身利益,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比如,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员工劳付出和得到完全不成正比,企业无故拖欠员工工资,随意延长加班时间,甚于不提供五险一金是常有的事。而地方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相关激励政策与约束机制的供给不足,使中小企业不尊重人权,不重视员工非但得不到应有的遏止,反而越加肆无忌惮。
不可否认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必然需要加大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等成本。这些看起来会大大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通俗的说是出力不讨好。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不仅不会使其经济受损,还会大大有利于其长期发展。但在中小企业竞争激烈,资金短缺,企业管理者道德血液缺失等因素下,企业社会责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收益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外,也需要对社会负责。具体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新要求包括如下四方面的内容:企业发展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切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暂时的发展。我们所处的工业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小至我们所在的城市和社区,中至一个国家,大到整个地球,概莫能外。可以说,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不单单对我们当代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它还必将对我们当代人的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着巨大的恶劣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要求企业:首先,生产经营活动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要素,并把不利影响降低到该要素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在资源利用方面,可持续发展观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资源的来源上看,它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企业必须有计划的合理利用,其利用率必须控制在资源的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否则,资源终将被耗竭,这是与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制定消耗速率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的临界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该项资源不会枯竭。否则,企业会因该项资源枯竭而又得不到合适的替代物而被迫关闭或停产,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最后,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物种才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与稳定。非人的生物物种满足了人类的实用需求、使用需求、审美需求、仿生的技术需求,因此,与人类有着直接的联系。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对那些危害物种多样性的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他们消除这种危害。 虽然在国内外各大企业的年报中经常能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从来没有出现在年报当中。因为其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
1 . 相应的成本和效益难以完全确认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成本的涵盖面应当尽量全面,即尽可能包括一切相关成本;效益的内涵也应该尽可能完整。但是,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认识的有限性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难以被全面认识。所以,企业适当的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是不可能被完全确认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成本,有些成本例如资本支出、形象受损等可以明确定义,而有些成本或由于本身的性质或人的缺陷导致其难以被明确定义或指出,因此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效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 . 成本和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
虽然有些成本效益可以被明确定义,却无法用货币可靠计量。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但是这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下根本无法可靠估量。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非经济效益。除某些经济效益例如成本降低,生产率提升等能够量化,大部分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很难量化。例如,企业适当的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形成的良好文化,但是良好形象和文化到底有多少价值,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对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是一个难点。目前,实践中主要运用成本体系和效益体系进行计量。核算企业履行职工责任的成本,主要采用直接测算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的方法;在核算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时,除了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修正人力资本法等进行折算;核算履行公共社会责任的成本,则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市场价值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法。而对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核算时,企业可以采用效益计量体系:经济效益的核算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非经济效益的核算一般采用社会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 从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成本来看,一个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成本主要集中于其员工,其投入成本包括对员工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
等福利,为员工创造符合人权的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在这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所付出的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所做的。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帮助员工融入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更能让员工在工作时全心全意投入,为企业付出。而如果企业长期拒绝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福利,随意加班,克扣工资,员工必然无法对企业形成感情,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间接降低了企业的效益,甚至于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形成员工忠诚和稳定员工队伍,并且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建立“以人为本”的治理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从企业的外部社会责任看,其投入成本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依法纳税,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对消费者,企业要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做到快捷方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的投入。这一过程也是企业塑造其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其固定资产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北京市民的随机访问得出结论:42.4%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时,会优先选择慷慨捐助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37%表示会优先选择慷慨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7.1%可能不会;4.2%肯定不会;9.3%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由此可得出,高达79%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公益企业的产品。从以上来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竞争优势。合理的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品牌忠诚度。良好的形象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靠性。在消费者看来,把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企业,会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去,从而增大对该产品的依靠程度。 由此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的投入,不仅增加了其信誉,好评,在长远的角度更增加了其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张瑞敏所说: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当你尽到社会责任之后,利益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企业不能把利润做为唯一目标,否则可能就得不到利润了。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必要性
在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迅速的今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承担都有了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但中国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监督的弊端也暴露无疑。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越来越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第一要务。而要尽快完善和谐社会,我认为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法人应从思想上改变观念,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深刻认识到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所能带来的长远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诺维信天津生产工厂通过了ISO-14001 环保认证,尽力做到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废水处理后变成中水,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灌溉农田;固体废料经过处理后变成生物肥料,改善天津市的盐碱地土壤。这些举动不仅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还为企业节约水、电、能源的开支,变相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时代商家在营市利人的同时从中获取合理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则是考衡商家职业道德和商业理性的标尺。我们并不反对追求经济效益,但对个人利益的维护不能损害社会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与社会存在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既依赖于社会,又受到社会的约束;既要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又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平衡“义利”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政府应做好监管和调控者的职责,以法律等强制手段,帮助企业清醒认识到社会责任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是开放组织,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受到外部环境制约。这就要求企业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是否满足成本与效益原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但由于企业素养参差不齐,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弊端。这就需要政府机关完善其职责,做好领头羊的角色,引导企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走正确的,有利于社会民众的道路。必要时,可出台奖励制度,向承担了其社会责任的企业提供一定优惠,从而调动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比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为企业赢取获得政府补助或者税收优惠的机会。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节能减排,设立每年预算为1 亿元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三、老百姓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是否投入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成本具有指向作用。正是因为一些百姓的容忍,才助长了某些企业丧失社会责任的气焰。比如,富士康多次出现员工自杀事件,这正是因为企业没有尽到其应尽的内部社会责任,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造成员工不堪重负,发生悲剧。试问如果政府加强监管,企业重视员工福利,企业员工无法容忍这种付出远高于收获的现状,我想这种悲剧会大大减少。再比如说,如果消费者都拒绝购买社会责任缺失,只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否还能存在,而那些社会责任投入突出的企业则会得到更大的收益和鼓舞,产生一种良性循环。
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企业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企业的自身效益。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长远利益着眼,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义务与权利、道义与功利等多层次的关系。只有物质利益、经济发展与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相结合,“利”的追求才会正.当和合理。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应作为企业经营的哲牵基础成为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核心。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品牌的投资、企业信誉的投资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投资。社会责任的投资带来的利益将大于其成本付出。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从产品的品质、环境保护、劳资关系的改善、技术创新等方面合理地承担其社会责任,把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中小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必需攻克的一个难题。
参 考 文 献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商业时代, 2007(3)
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社会责任思量.科技经济市场, 2008(1)
3、康宛竹.中小企业为什么逃避社会责任.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21)4、闻新国. 企业社会责任应有新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 , 2005,(30)5、刘桂娥.中国古代的“义利观”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乡镇企业研究,2004(6)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析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政府职能的科学转变
下一篇
:
电信市场销售策略研究
Tags:
中小企业
社会责任
成本
分析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