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支矛盾。财政收支矛盾是当前政府理财遇到的主要矛盾,处理收支矛盾能力不足是当前各级政府执政理财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收入增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矛盾将不断加剧。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蒸蒸日上”,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叫娘”,到了乡镇财政“没爹没娘”, 政府理财经常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财政收支矛盾现状令人担忧。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指出的“吃饭财政”问题,至今仍无法完全解决。据《广州日报》2005年11月11日引自《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甘肃省通渭县县委书记郑红伟,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地方从县长起一干就是九年,他深刻地感受到,在贫困县当家,最大的压力一是吃饭,二是建设。要做到应收尽收,税费全部收清,然后还要到省市两级财政要钱。工资已难以解决,发展的资金压力更从来没有让他有喘息之机。中山大学马骏教授也指出,很多基层政府财政为解决供养人员的工资问题已经焦头烂额,根本难以发挥财政的其它职能作用。(注5)几次机构改革以来财政供养人口不减反增,尤其是县以下。越是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矛盾越大,政府难以解决财政收支矛盾。财政收支不平衡,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得不到保证,财政失衡出现赤字,则表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出现了缺口;财政收支不平衡,不利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运行,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参1)
(二)收入质量不高。收入质量不高直接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理财“囊中羞涩”。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衡量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必须适度,其标志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行使职权;不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形成国家与各方面的分配关系。(参1)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达到45%,最高达到51%,发展中国家也在25%左右,而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到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712亿元,增长17.5%,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1.1%提高到2002年的18.5%,虽然有较大提高,但仍明显偏低。(参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除了税率的差异外,原因要么是我们有些地方的GDP可能虚胖;要么是我们的财政和税收工作还有差距,该收的有些还没有收上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偏低,不利于国家执行职能,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我们当前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保持一定GDP增长速度,需要有较高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质量。
(三)支出面临的困难。支出面临的困难影响了政府履行职能,政府理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济、社会、城乡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这就决定各级财政不仅要确保政权的稳定运转和社会稳定,还要集中必要财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包括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等等,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因此,今后各级财政的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地区平衡、贫富差距的问题。地区平衡的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其次,财政支出水平区域差距不断加大,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化。区域财力不平衡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产生“三农”问题、贫富悬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深深困扰着政府和社会,何清涟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改革多年以来,‘共同贫困’虽已消失,‘共同富裕’还只是纸上蓝图。”(注4)
(五)财权与事权问题。首先,受到政治和行政体制的制约,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能非常复杂而且目标众多,地方政府财力非常紧张,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预算自主权,各种非正式预算制度盛行,科学的预算制度难以推行或在推行过程中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从中央到省和市县分配关系看,关系还有不顺。一些属于中央的事权,却由地方安排支出。如工资管理权限集中在中央,中央调资当然是好事,但地方出钱,有些地方有能力,但有些地方有较大困难,财政承受能力顾及不过来。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权的调整与事权调整未能相衔接。如2002年起实行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以及现行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都是在既定事权的基础上调整财权,地方财政的负担相应加重。原来所得税是归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后,增量实行五五分成,后来又实行六四分成,中央六,地方四。从省、市、县分配关系看,市、县两级财权与事权相互脱节的问题较为严重。县级作为一级财政,承担了人员供养、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等大量事权,但财力却较为薄弱。财政供养人口多少直接反映了各级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大小。市、县两级财力与供养人员比重错位,财权与事权矛盾尖锐。
(六)各级政府领导执政理财能力方面存在形态各异的问题。主要有:对财政的作用认识不足,还只是把财政作为‘钱袋子’来看待,认为财政只是简简单单的收收支支;对如何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去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却认识不足,措施不够有力;不学习掌握财税知识,不熟悉财税政策和财税法规,没学会运用财税杠杆来调控和管理经济,执政理财理念僵化、手段单一;对财政面临的困难了解不够,对经济发展的机遇无动于衷,“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等。
三、政府执政理财能力的途径及理财原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提高政府执政理财能力(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