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
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行政管理论文网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XCLW104771 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技工教育现状
外国技工教育情况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技工教育
结束语
我国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内容摘要】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十一五”的规划里已经得到很大的重视,在国家“十二五”的规划里更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但实际上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技工教育实际上却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一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二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被模糊。三是技工教育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四是技工教育普教化。因此技工教育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应对,缺乏创新措施,很可能要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搞不好会陷入困境。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当有忧患意识,有一种紧迫感,尽快对技工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中国技工教育现状
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技能人才发展的高端带动战略,指出我国要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作用,着重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形成了高度共识,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发展环境。
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技工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纲要》,把发展技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来实施,以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大发展,争当全国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对技工教育的这种重视程度是空前的,200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我省技工教育作出批示,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战略大计。我省兴办技工学校,培养适用技术人才的经验十分宝贵,希望总结经验,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黄华华省长也指出“我们要建设制造业基地,一定要高度重视技工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主管技工教育工作的谢强华副省长亲历亲为,靠前指挥,深入到各地技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也多次到我省技工学校进行视察,对我省技工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技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寄予殷切期望。可以说广东省技工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可实际上技工教育面对的困难和台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主要是:一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二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被模糊。三是技工教育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四是技工教育普教化。
⑴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
中国有上千年的重知轻术的传统,至今如此,表现为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学历文凭,轻实际能力,人们成才的观念依旧是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待遇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工作条件恶劣、工作任务繁重,因而家长们对自己的小孩从小就开始各种各式各样的努力,为的是让自己的小孩挤上大学这根“独木桥”;部分地方政府办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更看重初升高、高考录取率,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职业教育不被家长们正确看待,被归属于三流教育。
⑵国家的扶持政策被模糊
由于中国的职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教育部门管理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二是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因此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且在当下,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教育产业化,一方面大学扩招、高中扩招,使职教生源日益减少;二是扶持大量的私人学校,进一步分散生源;使得各职校普遍生源不足,造成重复办学、学校整合难、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不同概念的事。发展职业教育一般指由教育部门管理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部分;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主要由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完成。国家每年投入的扶持资金因教育部门坐大而分配多,但本人认为当今国内部分生产的设备较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需要的主要是高技能人才而非普通劳力,因此扶持资金主要分配应在劳动部门(现在称谓已变更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的扶持政策有被模糊、均分化,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⑶技工教育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技工教育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
①由于国家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加之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显然,技工教育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②现行的升学制度,使得更多的学生往大学里挤,仿佛挤不进去就“走错门”,下半辈就完了。
③现行财政制度由于改革尚未到位,地方政府往往认为技工教育加重了当地的财政负担,从而在转移支付上拖延,造成学校为了“活”下去,制定变形收费,出现了“乱收费”等乱像
⑷技工教育普教化
技工教育肩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技工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具体操作技能娴熟、合理、有效以及各项技能准确、稳定,这就要求技工学校的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新时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诚如前所述,技工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和实习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只能用课堂讲解代之,使得技工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普教化。
外国技工教育的情况
国外技工教育大都十分注重培养与训练复合型人才,他们认为技工学校与传统高中的根本不同是更强调动手能力。许多有天才的学生,本来是以动手见长,但在传统高中不得不整天围着书本转,丧失了学习兴趣,创造力被压制,学术表现差,最后被认定“不是读书的材料”而被排斥在大学之外。我们看到这样的例子: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将近一半的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上了两年制或者四年制的大学,有的学生,甚至最后进了麻省理工。那里的许多学生,不再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或与大学无缘。相反,他们觉得技工学校以独特的方式,为他们的大学教育作好了准备。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技工学校督促鼓励学生参加大学入学的学术能力考试(SAT),甚至开大学程度的高级课程。比如,一个学管道工的,要学三角学。一个学木匠的,要读梭罗的书,并参与重建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那个著名的小木屋。
我们通过对德国“双元制”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的技工教育的了解、分析和学习,发现都具有以下几点的共同特征:
1.拥有完备的职教法规。德国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成人教育法》、《改进培训场所法》等十多项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法令。通过立法给企业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使“双元制”依法发展。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如在1951年6月颁布的《产业教育振兴法》和1958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以及《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职业训练法》等,用法律形式规范产学合作职教的实施,明确职业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和权力。
2.有政府财政和政策的积极支持。政府对教育的干预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资助手段来间接地实现。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由企业、工会和政府部门分别承担,并且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企业最低投资比例,同时鼓励政府、企业、团体和私人投资职业培训。日本职业培训经费由国家、地方和企业三方共同承担。政府采取的优惠政策或规定性政策,鼓励和促进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了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3.具有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日本和德国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项主要政策,就是国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并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文凭证书等值来推动资格证书的实施。严格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形成了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既找不到工作,企业也不能录用的用人机制和社会环境。
4.企业全程参与办学。日本和德国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都很重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如学校管理、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技工教育
中国的技工教育是在解放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完善技工教育体系,是普教的重要补充。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但是,以我国目前技工教育的发展是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破除重普教轻职教、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变革现有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本人认为要完善以下几方面:
1.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通过有关立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走上法制化、规模化道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以借鉴国外方式,通过以财税等优惠政策来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到技工教育。如国家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应有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技工院校大力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应给予如减免税额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全过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助学金、省市贫困学生补助、农村学生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资金、就业补贴专项等整合起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支持校企合作的开展。
2.加快落实职业资格制度
国家应发挥其政策调控和宏观监督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用人制度的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逐步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将“先培训、后就业”的持证上岗制度落到实处。
3.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合作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企业、技工院校之间的联系合作,特别是让行业、企业成为办学的主体之一,让他们参与到学校制定的课程设计和实习中;而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设备齐全、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在企业建立合作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可及时了解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而学生也能够掌握生产一线实际操作本领,受到企业的欢迎。
4.以企业合作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教材和教学体系的开发,建立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破解目前技工教育发展瓶颈的一剂良方。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传统的不同,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只要真正把技工院校作为职业培训的载体和平台,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建立更灵活的教育体制,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一定会把技工教育发展建设好。
参 考 文 献
1、霍玉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2、王宁生,《中国培训》2011年02期
3、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赵昕、宿琳琳.《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 2007.5
5、张素珍,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转型 《人民日报》2011.3.2第7版趋势》,《商业研究》2001年第7期
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
:
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Tags:
技工
教育
发展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