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
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论文
现成论文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当前位置:
行政管理论文网
->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 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
XCLW106108 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保障的含义
党在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
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安排和战略部署
顺德的人口和改革政策
顺德区推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开始改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结
内 容 摘 要
我国的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者以及遭受各种意外伤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二字从字面解释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都能说话。以前的中国还存于和谐失调的状态,有些地方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有些地方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不完善,导致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党中央在这十几年里不断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今年,各地政府也推出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农保”,让农民也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的保护;也推出了外来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可跨省转移续接的办法,令外来人员对日后的退休有了放心的感觉。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一、社会保障的内含:
我国的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者以及遭受各种意外伤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方面的内容。
二、党在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
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二字从字面解释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都能说话。和谐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讲到: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但当前最重要的是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应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他比喻: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也就是说,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中国的经济才能全面发展。
关于贫困人口问题:按照联合国标准每人每天消费一美元以下为贫困人口,我国就有不少于两亿人处于这个标准以下,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按我们国家标准年收入在680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目前全国还有2300多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加上非农业人口,这个数字会更大。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2006年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1%。按国际惯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到2045年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有人说我们国家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是先富后老,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老年人的花费尤其是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几倍,给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基金支付带来严峻挑战。 另外,群众因病致贫、因病反贫问题也十分突出。如果这部分人的养老、看病、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一句空话。 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从1998年以来平均为8.6%,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为4.3%。城乡收入比是3.2: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几个国家大于2.0,我国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达到了0.46,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们在对城市低保户进行普查时发现,低保对象大部分挤住在棚户区,有的甚至连住房也没有。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夫妻下岗、患病等原因,三口之家中月收入100多元的家庭还占有一定比例,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人形象地比喻我们国家,走进东部像走进欧美,走进中部像亚洲,走进西部像一些落后的非洲国家。 经济发展了,收入蛋糕在不断做大,怎么分享这个蛋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收入分配不公,就会引发各种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所以我国目前的政策取向原来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现在是更加注重公平、注重民生。
三、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安排和战略部署
党有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安排和战略部署,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作为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如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已构成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的主旋律。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和国企改革做出了贡献,为亿万城乡居民提供了社会保护。但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即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来衡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可以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0万亿大关,达20.9万亿,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财政收入3.96万亿,有财力做保障,加上政府的重视,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是乐观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好民生问题。 经济越发展,社会保障工作越重要。财政资金正在逐步退出竞争经营性领域,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倾斜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很明确,“十一五”期间,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保基金的投入,全国13亿人,争取人人享受社会保障、医疗保险。 从1998年到2006年,全国社保资金支出由598亿元增长到4181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又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147亿元。安排公共卫生支出312亿,增加167亿,增长了86.8%。安排新农合资金101亿元,增加58亿。安排三农支出高达3917亿,增加520亿。安排教育支出838.54亿,增加590亿。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
四、顺德区的人口和改革政策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令顺德迅速崛起为一座名牌汇集的新兴工业城市,第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5%以上,但“洗脚上田”、早已实现了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的人们仍拿着农村户口,“离土不离乡”。从户籍人口构成来看,全市2000年农业人口为72.18万人,非农业人口为35.99万人,比例约为7:3,一个典型的“农业市”。
顺德经过一番民意测验、宣传发动之后,各镇全面开展农业人口登记。对于农村用地,一是全面固化村民住宅建设用地;二是维持原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及土地用途“村改居”后不变,将原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三是大力推行集约工业区建设。各镇区还纷纷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办公室,负责村一级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运营。村居干部不再“穿新鞋走旧路”,进一步树立起市场化观念、民主法制观念、现代文明城市观念、广开门户观念和全局一盘棋观念,工作职能切实转变到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和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环境等方面。
当时顺德市委书记冯润胜强调指出,这次脱胎换骨式的农村大改革,是农村区域的大重组,利益关系的大调整,管理体制的大转变,发展路向的大变革,是一场适逢其时、与时俱进的改革。它一方面使世世代代的农民成为了城市居民,另一方面使整个基层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即从农村型行政体制向城市型行政体制转变,从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向营造环境促社会化资本发展转变,从以经营集体资产为中心向社区管理和服务转变,化解了困扰农村的各种矛盾,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干部得解放,农村得稳定,更重要的是为城市集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顺德区2005年第二季度城镇劳动力调查工作会议上获悉: 据最新的统计,顺德区2004年户籍人口总数为1148658人,流动人口总数为887648人。其中,户籍人口最多的三个镇(街)是:大良192071人,容桂18816人,杏坛124174人;在流入人口的数量上,容桂将近20万,乐从、大良都超过了10万。
五、顺德区推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2010年1月1日起,顺德新农保制度正式实施。凡顺德户籍,无论是农民还是居民,只要年满16周岁以上、未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都可以参加新农保。顺德区新农保首年基础养老金为100元,与“大社保”可实现双向互转,让居民将来有机会享受“大社保”更高的养老待遇。不同年龄段的参保对象,有不同的参保标准。超过60周岁、未享受养老待遇的居民,无需缴费,只要子女按规定参加了社保或新农保,就可领到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元基础养老金。超过45周岁、未满60周岁,未享受大社保的待遇的,只需要缴足距60周岁的差额年限,即可享受新农保待遇。年满16周岁以上的居民,每月最低缴纳30元,到60岁时除了能按月领回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外,政府每月也会发放基础养老金,一直领到终老。
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根据政策,资金转移中,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而统筹基金(即单位缴费)实行部分转移,即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政策同时规定,今年1月1日起,在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未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将不允许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顺德区也将按照国家这一规定,从即日起停办退保手续。
六、在这些政策下,社会保障开始实现以下几点: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通过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帮助农民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新农合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要承担为合作医疗交费的责任;二是主要保大病和住院;三是实行县级统筹。国家2003年开始搞试点,2008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2010年要覆盖全国。目前全国80%的县已经实行新农合,参保人数达4.1亿人,占整个农业人口的51%。(二)全面实行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1999年开始建立,被称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全国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了低保制度。2006年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万多人,人均月保障标准是162元。农村低保制度原来被称为特困救济。为确保农村贫困人员获得稳定的保障,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去年7月开始全面实行。保障标准也是由当地政府制定,一般在每人每年600-1200元之间。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2133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享受到了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覆盖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三)基本养老保险将实现省级统筹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从80年代开始探索,刚开始参保对象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后来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不管是在职职工,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参保交费够15年,退休以后就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要纳入养老保险。
(四)人人享有医保不再遥远
解决农民看病问题就是发展新农合,解决城镇居民的看病问题就是医疗保险。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快速推进的情况下,我国城镇居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和未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今年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覆盖儿童、学生和其他没有就业的城镇居民。交费方式以家庭和个人为主,政府将对困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主要是保大病。为了方便群众患病能够及时治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也下了很大决心,在城市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国家要求2008年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基本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10年包括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是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由政府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卫生室。达到农民小病不出村,住院不出乡,一般大病住院不出县。
七、总结
自从出了这些政策之后,很多农民都举起了赞成票。农民们也纷纷到自己的居委会办理社会保险的手续。政府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把居民和农民的距离不断地拉近,实现和谐社会、解决农民日后的生活问题,保障农民的社会保险。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2010年1月4日的《珠江商报》
2010年1月12日的《珠江商报》
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行政人..
下一篇
:
对抓好教育系统信访工作的思考对..
Tags:
社会保障
体系
谐社会
建设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原创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