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进口依然不严。专业化建设的起点,是个人基于其专业技能通过公开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更新机制由录用、职务任免、培训、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管理环节构成。这其中,“凡进必考”的录用考试制度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是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县乡两级公务员和垂直系统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还没有完全按照考试录用的规范要求去做,使专业化失去基础。“凡进必考”是各国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标志之一,也是从源头上把住公务员专业素质能力关的关键环节。录用,是公务员管理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是否真正确立。录用制度的实施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塑造公务员“公共意识”的土壤质量,直接决定了公务员专业化建设的程度。
综合研究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世界公务员专业化的发展潮流,探讨中国公务员改革的方向,结论是:专业化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象医生、律师、教师、建筑师等类似的专业工作者一样,提高公务员的专业化水平,这是新世纪中国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加强我国的公务员专业化建设
政府工作的效率及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国家在国际竞争在的实力和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状况。而专业化所倡导的理性价值,恰恰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所缺乏的。因此专业化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其适用性、必要性。
建构与超越的途径:
(一)理念创新。任何一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都是以理念创新为前导、核心和精神支撑的,这就要求必须在对时代的前进方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组织的发展要求和人的根本利益的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升出一种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核心理念或核心价值,以引导当代中国社会、当代中国组织和当代中国人的发展,并实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并建立有利于公务员专业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在公务员管理上长期存在“通才说”和“专才说”两种理念,“通才说”强调公务员知识和能力的通用性,不重视特定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特定条件和技能。“专才说”则注重公务员不同职位之间的差异对公务员的不同要求。与“通才说”相对应的是公务员“品位分类”的管理模式,而与“专才说”相对应的则是公务员的“职位分类”管理模式。随着国家事务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加深,品位分类的管理模式总体上已为职位分类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融合到职位分类的管理模式之中。当今世界,不论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区域发展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政府行政效率和行政水平的竞争,越来越围绕着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竞争,包含着公务员制度和队伍素质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愈来愈成为各国、各地区争夺的焦点,人才的素质决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竞争力的强弱。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增强实力、创新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需要提高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要在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行政效率放到首位,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发展公务员队伍制度,以提高政府的综合竞争力。总之,要按照国际通用作法,把国家公务员的专业要求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依法管理;要以提升国家公务员专业能力为核心,建立国家公务员的等级分类制度,实行职级分离管理,拉开分配档次,从制度上迫使公务员提升专业能力,增强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政府工作绩效;要建立专业能力严格的考试、考核体系,改革对公务员效绩评价方法,变评优为考(考试、考核)优,评价结果直接与公务员的等级、报酬挂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