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设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巩固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本文认为公务员制度是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来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于“专业化”的理解,一是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二是必须具备与工作领域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国公务员制度专业化缺乏首先表现在由干部向公务员的转型中,与传统的干部制度存在太多的连续性,造成专业化人才普遍缺乏;其次是公务员制度建立后,缺乏符合各类公务员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职务序列,又成为专业化不足的重要原因;其三是当前录用考试制度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使专业化失去基础。加强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以切实推进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公务员 专业化 建设分析
【正文】: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这是总结我国政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建构一个更具效率、更有回应性、更负责任、更有服务品质的政府,进而建设一支符合专业化要求的公务员队伍,是巩固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一、公务员制度发展中的专业化趋势
公务员制度是以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并伴随着公务员职业的诞生、发展不断发生变革,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胜任行政管理活动,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从而掌握在科层制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化知识。在一个现代的、人员高度流动、社会高度分工的工商社会中,知识是弥散的。任何负责行政、执法、司法的国家公职人员,即使他的个人道德无可挑剔,即使他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超过一般人的智识能力,他也不具有、而且也不可能具有完全的知识和明察秋毫的决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公职人员仅仅凭着个人道德直觉、经验积累和实践智慧,已不足以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众多的专业问题,甚至往往会做错事。专业分工细致的国家公职人员往往必须依据一系列专业程序规则,来辨识确定和分配各种责任。例如,韦伯提出的官僚制六项原则之一就是“公务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来进行”,原因就是公文化便于辨识专业问题和确定责任。韦伯的官僚制,使“世袭”式的组织管理过渡到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组织管理。
“专业(profession)”或称“专门职业”,系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社会学家利伯曼(M.Lieberman)提出专业工作具有以下特征: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autonomy);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codeofethics)。综合学者的意见,所谓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特征。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3、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4、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5、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6、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