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真穷是“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穷”是相对于当前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而言的,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如下描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仍然是如此模样:低矮的房屋、苦涩的井水、麻木的村民、杂乱的街道和漆黑的夜晚,所以有人形容中国说: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1)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农村几乎空白。当前,我国城镇建设可谓一日千里,而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却止步不前,甚至原有的设施都遭到破坏和废弃。笔者的故乡地处华北大平原,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在当地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庄,村里的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灌溉系统、道路桥梁、小学校舍等均由村民自行集资筹建,至今村里无路灯、无自来水、无村办企业,甚至村“两委”干部连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唯一公用设施设施就是两个高音喇叭,谁当支书往谁家一挂就算上任了。上述现象虽属个案,却是目前农村现状的缩影,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讲,情况都大同小异。(2)农村组织作用弱化,高素质人才短缺。党支部、村委会是我国最基础的政权形式,整体素质强弱、自身威信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的“三农”政策措施能否真正落实。但从目前情况看,除了韩村河、华西村、南街村等少数先进典型外,大部分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地区,农村干部素质低,班子整体战斗力差,干群关系紧张,干群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一方面,有的地方农民丰产不丰收,收入增长缓慢,各种开支加大,生活并不富裕;另一方面,个别基层干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为显示政绩,任意夸大农民收入水平,造成部分地区农村农民收入泡沫严重。加上各种达标、评比、形象工程层出不穷、变本加厉,部分地区农民负担明降暗升,仍然比较沉重。这些与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与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不得力有极大的关联性,越是经济落后,越是缺少有能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村民自治组织。而且在村干部选举过程中,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和买选票现象等不良风气一直难以根绝。农村很大一部分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农民,往往选择进城务工或进入小城镇安家,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能人”在加速流失,造成农村“人才”贫困。(3)农村返贫现象发人深思。在肯定扶贫攻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因疾病、教育、灾害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返贫现象严重,甚至整村或大面积返贫,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消除。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有1460万贫困人口脱贫,却又有1540万人返贫,这在近20年扶贫开发进程中还是第一次,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农业真危险是“三农”问题的潜在威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我们的这个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危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可耕作土地大幅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1978-1997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441.9万公顷,而同期人口却增加了2.74亿人,人均耕地由0.1033公顷降为0.0768公顷,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4.9亿亩,比1998年的7.06亿亩少了2.08亿亩。且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耕地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减少,人地比矛盾会更趋尖锐,中国农业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2)生产环境不断恶化。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农业发展走了一条低水平的平面垦殖面积扩张、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致使我国农业过多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造成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6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荒漠化面积达到261万平方公里以上,占我国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以上。另外,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旱涝差异大,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最为严重,60年代可以“淘米洗菜”,90年代变成了“鱼虾绝代”,局部地区酸雨、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胁农业生产。(3)农民种田不赚钱。当前,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及污染严重,加之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科研推广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缺乏国际竞争力,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宁可烂掉也不卖”、“含泪倒牛奶”的奇怪现象,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导致大片良田荒芜,无人耕种。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三农”问题研究(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