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建立有效型政府,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对现行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开发基础业务数据库,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前提条件。当前要重点建设和开发我国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以及宏观经济数据库,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实施政务信息化,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以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公务员队伍作保证,这是政务信息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首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使广大公务员正确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正确对待信息化带来的对传统权利观、利益观的冲击。其次要结合实际,确立管理规程,制定个性化政策,创造有利于信息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为政务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标准考核纳人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统一标准、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编写适用的培训教材、明确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培训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电子型政府的进程,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同时也为高效型政府打下基础。
另外,建立服务型政府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在行政机构设置上,精简新形势下不再需要的部门,合并不再必要的部门,裁减行政专业管理部门,增设行政综合管理部门,实现从专业管理部门到综合管理部门的实质性转变,加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建设;在行政机构职责分配上,按权责一致原则,对各部门职能分解和分析,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并以法定化形成加以确定,彻底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上,减少行政系统等级层次,扩大上级行政机构管理幅度,形成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信息沟通失真和反馈迟缓,提高行政效率。
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服务型政府提供政治支撑。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影响建构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必须厘清党政职能,党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抓重大决策,政府抓具体事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积极扩大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同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让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一部分政府责任,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
积极推行法治建设,为服务型政府提供法律支撑。法治建设是建构服务型政府的保障,依法行政是我国立国之本,在法治建设中应树立法律意识,确定人大的立法权威,重视立法研究,完善法律制订、修改、废除程序,着重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正确倡导行政文化建设,为服务型政府提供文化支撑。用现代精神改造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精神的加速传播,树立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培养现代行政意识,倡导崇高的行政道德,塑造良好的行政心理,以形成具有先进文化内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行政文化体系。
采用切可实行的战略设计,为服务型政府提供现实支撑。面对各种思潮、理论、观念的涌入,以及东西方各种行政范式的示范效应,我们应该提高自身辨别力和比较力,加强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和理论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服务型政府构筑经济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建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经济基础。为建构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制订政策方面应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做好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善于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社会,培育和健全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行法治建设,为服务型政府提供法律支撑。法治建设是建构服务型政府的保障,依法行政是我国立国之本,在法治建设中应树立法律意识,确定人大的立法权威,重视立法研究,完善法律制订、修改、废除程序,着重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 年第1 期。
[2] 沈荣华,周义程: 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
[3] 世界银行: 《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第3 页。
[4] 张康之: 《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人文杂志》2001 年第3 期,第59 - 60 页。
[5] 世界银行: 《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第41 页。
[6] 范重庆范绍庆:服务型政府: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
[7] 滕世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政府改革
[8] 梁莹:治理视角下我国政府改革的新思维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